十多歲的少年人最容易受人影響,看他上京來的時候還挺好,別在這頭學壞了那真不好同兄弟交代。
是姜蜜交代的事衛彥都能辦得妥當,他就跟帶兒子一樣帶着姜進寶,給他草擬計劃,還給布置功課。
這麼搞下來姜進寶赴京求學之路變得格外充實,他在國子監里就飽受熏陶,又受到姑父以及大表哥影響,從頭到腳都發生着變化。
前頭衛家人回鄉的時候姜進寶也寫了信託他們帶回,信上就說他在京城過得特別好,生活上受姑母諸多照拂,又有姑父和表哥指點學問,自認為日日都在進步,讓家裡不要惦記。
姜家人看過信還跟衛煊打聽了,聽說進寶的天分的確可以,踏踏實實讀幾年中個舉沒有問題。
得了這話,姜狗子就笑開來,他這些年讓家裡催着去掙錢,不容易啊。進寶上京的時候家裡想着他輕易回不來,給拿了三百兩帶上,讓他該花用就花用,不夠了捎個信,再託人給他帶錢去。
人走了之後狗子還在念叨,說別半年一年就把錢敗活光了。
這麼看著兒子比他年輕時靠譜些,沒在京城瞎混。
姜進寶後來還真把他爹娘爺奶接出了村,也給兩個妹妹做了許多年靠山,他是後三屆的進士,沒進翰林院,是從地方官做起的。對於這個結果他本人挺高興還,說書讀了這麼多年也不想再悶頭苦讀,出去做點實事挺好,地方官年年都能的一筆不菲的養廉銀,有這筆錢也能把家裡人接出來,讓爹娘享享清福。
他算是個沾貴戚的光自己也肯努力終於出頭的典型,在地方上當官還年年拉土產到京城,上京訴職的時候都不忘記去拜見姑父姑母,見他大表哥也是道不盡的感謝。
以前吧,哪怕心裡知道自己做錯很多,錢桂花沒當真低過頭的,還是姜進寶有出息之後,她主動提出來又給姜蜜她娘周氏的老墳頭翻新過,修得很是氣派,本人去磕頭認錯賠了不是。
這事姜蜜不知道,即便知道也不會往心裡去了。本來就是看狗子不錯才會幫襯進寶,進寶能有出息漸漸興起姜家也是皆大歡喜。
反面教材也有,衛二郎那一房最終也沒出來個當官的,他們家有田有地有飯吃,日子過得本來不錯,李氏偏放不下執念,起先因為虎娃人笨放棄了虎娃,又跟登科卯了二十年,眼看不成轉頭管上折桂……
她吃得好穿得好偏不開心,一天天的難受,六十齣頭生了場病人就沒了。
折桂是最近這些年才受她管,受影響沒登科來得大,之前讓當娘的逼着讀書,當娘的走了之後他跟爹商量說不想再讀,想着當爹的歲數漸漸大了,他兩個哥哥一個在京里,另一個雖然在跟前卻是個諸事不問只會端碗吃飯放碗讀書的。他自問腦子雖然不算笨,也沒有科舉當官的能耐,就想趁早拉倒幫當爹的管着家中田地,把日子操持起來,再看能不能漸漸修復同大伯和三叔家的關係,至於說他娘的遺願……看後代裡面有沒有天分好的,有能讀的再看情況培養,後面誰要是高中了清明祭拜時再去跟他娘說一聲。
李氏走的時候,衛彥衛煊已是朝中棟樑,至於說衛成,他比七皇子記憶中更早退出朝堂。回去之後先陪着夫人過了半年舒坦日子,又閑不住,就在府上辦了個啟蒙班,教家中晚輩讀書認字,也教些人生道理,還給講以前的老故事。
他每天教半上午,下午跟夫人在園子里轉轉,晒晒太陽,有時還會應召進宮去陪皇上說話,追憶往昔,生活也相當充實。
又要說到乾元皇帝,上輩子壽元就不長,主要是當著皇帝過分操勞,人一勞心就容易折壽。
這輩子活到五六十歲他身體又不好了,讓衛成跟太醫勸着提前退了下來,把皇位傳給腦子清醒很多人也比上輩子成熟看着還挺靠譜的興盛,一邊調養身體,一邊過起退休老幹部生活。
作者有話要說:
徹底完結了。
...
繼續閱讀